发布时间:2019-11-20 15:51:00作者: 汉阴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谢继来来源: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扶贫扶长远,长远靠产业。但从我县当前脱贫攻坚的总体情况来看,产业发展仍是精准脱贫攻坚的短板,影响和制约着精准脱贫的成色。根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要求,我带领办公室有关人员,深入到所包联的平梁镇太行村就农业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萌发了一些思考和认识,希望对促进全县农业产业发展有所促进。
一、太行村农业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太行村位于平梁镇北部,汉阴县西北部,地处沐浴河流域的中高山区,距县城16公里,由原沐浴村、太行村合并而成。全村总面积9.8平方公里,辖12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724户2121人。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该村一直是全县全镇重点贫困村。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54户680人,2014至2018年累计脱贫114户415人,在册贫困户140户265人,是全县2019年计划退出村。近几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搬出本村的农户160户605人,常年在外务工486人,常年在村人口仅为1030人。全村有耕地3366.53亩,林地5700亩,退耕还林面积1075.1亩。实施精准扶贫以来,该村的农业产业有了长足发展。据统计,到2019年11月底,全村已形成中长期农业产业2600余亩,占耕地总面积70.8%。该村注重因地制宜,突出本地优势和特色,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以产业带动脱贫,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基本形成了以老树茶、花椒、油茶、畜牧为主导的四个产业和三个具有初级产品加工能力的龙头企业,培育了以土地资源和扶贫资金为纽带的4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
(一)老树茶及茶叶产业。一是老树茶建设。由平梁镇退休财政干部、县人大代表沈桂树牵头组建的太行村茶叶专业合作社,承包经营太行村800亩老树茶。该茶园建成于上世纪70年代,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一度处于荒芜状态,经过沈桂树近几年的改造和建设,目前处于盛产期。与此同时,由村集体合作社与茶叶生产企业联合新建的500余亩富硒茶基地基本建成,合作社吸收社员56名,带贫益贫效果明显,并优先聘用太行村及附近村的贫困户就地务工。据统计,在采茶旺季(主要集中在1至6月),用工最高峰时有60至80余人,贫困户人均采茶日工资可达180至200元。2018年至2019年上半年,旺季每季度向务工群众(含非贫困户)发放工资达5至6万元,淡季(7-12月)每季度发放工资2至3万元。同时,贫困户还可以土地、资金入股等形式参与到茶园管理、分红,获得稳定收入,一个贫困户全年稳定收入达8千至1万元左右。二是2019年初,县委政府出台了加快推进“加入一个产业专业合作社、发展一项长效特色产业、扶持一笔产业奖补资金”的“三个一”产业扶贫政策,太行村“三委”在在调研论证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成立了平梁镇首家农旅专业合作社,并确定以茶叶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按照贫困户户均配股5000元的标准发展茶园500亩,截止2019年11月上旬,全面完成了栽植任务。
(二)花椒产业。花椒种植主要是以太行村村民曾兆敏的愚公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愚公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主,现建成标准化花椒种植示范基地1000亩,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花椒4000亩,实现产值500余万元。截止2019年10月,愚公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花椒园1500亩,常年用工在50-100个人之间,2018年实发放用工工资36万元,2019年发放用工工资45万元,通过固定用工带动贫困户19户,种植托管带动贫困户6户,股金入股分红带动贫困户5户,流转土地带动贫困户46户。同时对青花椒进行深加工,制作成干花椒、花椒油、保鲜花椒等产品,创造更多的附加值。
(三)油茶产业。太行村油茶产业主要由县人大代表程言勇经营的永胜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承担,油茶基地共1600亩,年摘油茶果20至30万斤,生产油茶籽10万斤,以委托加工的方式,产品销往本地及北京、上海等地,永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上游的油茶加工,由于企业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委托江西油茶企业加工,并通过其销售渠道出售,2018年累计销售额100余万元,2019年通过电商平台进行了销售,半年销售额达到47.5万元。
(四)畜牧养殖。太行村畜牧养殖主要以牛、生猪、土鸡等为主,尤其是养牛产业初现规模,2019年,太行村养牛存栏710头,户均养殖1头,是汉阴名副其实的“养牛大村”。主要经营组织有太行村蓝翔专业养殖合作社、坤圣隆养殖专业合作社等,以西门塔尔肉牛养殖为主。
二、太行村农业产业发展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
(一)规模种养业均为能人引领。小学教师、财政干部出身的“茶专家”沈桂述经过几年的探索,在2013年开发了爆款产品茶枕,先后获得11项国家专利。 如今,沈桂述以800亩老树茶为起点,新建基地500亩,还有一片没开发的老树茶300亩。她成立了陕西秦岭太行山富硒茶叶科技有限公司和平梁镇太行山茶叶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的模式,带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在她的计划里,还要以太行老树茶为重点,不断整合汉阴茶产业,通过茶旅融合、茶文化培训、发展民宿等。曾兆敏,现年33岁,初中文化,在深圳、杭州务工4年,回乡创业,发展花椒产业。程言勇,初中文化,在外跑车10余年,很早就开始从事油茶果的生产销售,但一直没有干出名堂,直到2016年请到一位农林科技方面的专家来现场指导,程言勇开始调整思路,着力提升油茶果的附加值,开发出了如今在市场上广受欢迎的“蜂凌三韵”牌山茶油。2018年,程言勇的合作社全年经营收入达300余万元。同时,带动当地贫困群众增收约60万元,沈桂树、曾兆敏、程言勇在当地都有一定文化程度,或从事过行政工作,或在外闯荡多年,他们有知识、思想开放、头脑灵活、经验丰富且都有一定的原始积累。这种本地能人搞产业不仅具有天然的发展基础,更具有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以市场为导向,培育了几个有一定知名度的产品品牌。在茶叶方面,因太行村特殊的生态环境造就了老树茶独特的香型和绿色的品质,进入陕西特色旅游产品50强,茶厂培养专业技术人员16名,建茶叶加工厂1个,茶枕工坊1个,产品展厅300平方米,茶枕、茶叶汽车靠垫等产业链初步形成,并通过西洽会、农高会等交流、宣传,形成了一定知名品牌。在油茶方面,永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借助江西省相关大型油茶加工企业,代工生产出了三款蜂凌三韵品牌山油茶,分别以半斤、一斤半瓶装,1斤壶装,每斤售价80元左右,通过电商等平台销售良好。在花椒产业方面,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曾兆敏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花椒园种植规模,先后在棉丰村、二郎村种植花椒346亩,2018年新栽植花椒1200亩,建育苗基地10亩,使园区总面积达到近2000亩。2018年,再次投入200余万元,修建了厂房,购置了风干、筛选等加工设备,建成了集花椒种植、种苗供应、加工于一体的愚公花椒生态园区。加工保鲜椒、炼榨花椒油,提炼化妆品和麻醉剂等远销重庆、四川等地。
(三)政策扶持力度加大,集体经济组织出现了萌芽。太行村2017年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通过上级资金支持,截止目前共有产业发展资金153万元,其中2017年投入太行村扶贫收益资金62.7万元,2017年投入太行村苏陕扶贫资金20万元,2018年投入投入太行村扶贫收益资金50万元,2018年省农业厅投入产业发展收益资金18万元,2018年的资金收益分红后结余2.3万元。太行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采取“人保+物保”的担保方式,分多次投放到了本村具备实力的合作社和企业,分别是平梁镇永胜农业专业合作社、平梁镇蓝翔专业合作社、平梁镇愚公花椒专业合作社、平梁镇坤圣隆养殖专业合作社,四个合作社带贫益贫的方式不同,都达到了预期的带贫益贫目标。2017年为贫困户分红59024.8元,2018年为贫困户分红51933.6元。
(四)群众观念进一步得到转变。由于本村产业发展良好,为合作社良好运作打下了基础,合作者组织的良好运行使集体经济组织在贫困地区发展有了希望。干部帮扶、政府搭台、主体唱戏、群众参与,促进了产业发展,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以前,太行村群众缺乏商品意识、市场意识,自我创新不够。但随着近几年太行村基础设施、产业建设的持续改善和发展,以及棉太旅游路建设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吸引了西安等外地游客前往太行村太行茶厂、刘家院子等休闲、旅游、体验,在产品销售上,通过大力宣传、消费扶贫、干部帮扶等,太行村许多农副产品销往县城和外地,这些让群众尝到了甜头、看到了机遇,希望能通过发展产业,增加经济收入。例如:太行村村民邱新平,他女婿以前在汉阴新华饭庄当厨馆,今年9月回村开办了太行村第一家农家乐——太行农家。和过去相比,村上贫困户到镇村要钱要物的少了,喝酒打架闹矛盾的少了,这些可喜的变化,说明太行村群众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变化,为全村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太行村产业发展中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制约着扶贫产业的发展和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一是农业产业发展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贷款难度较大,使企业普遍存在提效慢、经营困难。二是产业链短,企业经营存在一定风险。三是特色产业发展层次较低,导致产业难以壮大规模。现有的茶叶、蔬菜、花椒、养牛等产业虽然有一定基础,但产业技术支持不够、科技含量低,产品较低端、附加值低,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不高。四是缺乏长远和整体规划。农业产业发展缺乏统筹谋划,没有作中、长期整体稳定的发展规划。五是企业信贷融资难。太行村几个龙头企业大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在基础设施、技术升级等方面投入较大,资金需求大,而企业有效抵押物不足,缺乏信用担保能力,融资难、贷款难已经成为当前制约龙头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六是集体经济发展亟需制度创新,农业产业指导和农民技能培训水平有待加强。
四、几点认识和建议
如何加强扶贫产业发展,进一步发挥产业扶贫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通过调研,总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和建议:
(一)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产业兴则人气旺,人才聚则乡村繁荣。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技术是支撑。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显着差别是产业链更长、科技含量更高。在当今农业产品市场竞争中,“三品一标”“ 名优特”越来越成为竞争的核心要素,谁顺势跟进,谁就赢得发展良机。然而在不少乡村,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动者转移就业,基层农业技术队伍建设滞后,规模化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显得根基底气不足,人才科技支撑乏力。政府要通过引、育、留、奖等综合举措,引进吸纳更多一专多能的农业实用技术人才,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使他们安心农村。与此同时,要更加重视从实践中锤炼出来的本土像沈桂树、程言勇、曾兆敏那样的“田专家”“田工匠”,激励他们传、帮、带出一大批“永久牌”懂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同时,依据农业产业发展所需设置内容开展培训,更新观念,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乡村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二)特色是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市场经济是产品过剩的时代,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对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增强农业生产能力、发挥农业比较优势、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传统农业经济的太行村,就是要立足当地发展实际,培育以“特”制胜的农业产业。依靠本村现有成型的一种或几种特有的资源、文化、技术、管理、环境、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从而形成具有核心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或产业集群,从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达到优势发展的目的。
(三)产业链是产业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对于全县而言,在产业发展的大潮中,在品种选择上,一定要选择适生适宜,品质一流的农产品品种,否则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产业兴旺,要从转型升级入手,延长产业链条,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发展转型。从调研情况看,农民群众发展产业,最发愁的是产品如何能顺利的卖出换成钱。这就要求必须延长农业产业链。不仅要发展种养业,还要发展加工、贮存、运输等行业,实现产业链由低端到高端的转化。对于太行村的老树茶、油茶、花椒的发展,要注意延长产业链,茶叶产业和花椒产业本身的产业链条短,尤其是茶叶产业,市场和加工深度都比较有限,需要加强打造品牌,以获得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四)资金政策持续扶持是产业发展行稳致远的基石。农业产业具有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搞适度规模经营这些特点更突出。以太行村的花椒产业龙头曾兆敏为例,他目前发展花椒园1500亩,已累计投资450余万元,基本用尽了自己的原始积累,还借亲戚朋友20余万元,贷款80万元。现在为了基地正常发展经营,经常为资金发愁,处于高利贷用不起,金融部门贷款无抵押的困境。这就需要从两方面加大支持扶持,一是政府通过产业项目扶持,贷款贴息等途径加大扶持。二是深化改革,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对龙头企业发展进行深入调研,对经营规模大、产品有市场、竞争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适当提高授信档次,要结合本地农业生产周期和经营方式,根据龙头企业生产性资金需求特点,科学确定贷款的额度、利率、期限等要素,适当延长涉农贷款期限,积极创新贷款抵押方式,扩大抵押物范围,探索实施林权、土地使用权等质押贷款,拓展农村资产担保范围,切实解决龙头企业融资担保不足的问题。
(五)教育引导种养大户适度扩张,良性发展。长效农业产业从苗木落地到见效,一般需要几年时间,少则2-3年,长则5-6年,这个过程中,用工量大,化肥农药每年都要投入,经营者要充分评估自己的资金、技术、经营实力,否则会因资金链断裂,造成重大损失。从调研情况看,发展一亩优质茶园从整地、种苗、地租到管理、施肥,一个生产周期需要几年时间。大体需要投入在每亩8000元至1万元之间,一亩果树或猕猴桃大体也在1万元左右,所以在发展初期,就必须充分考虑资金的需求和筹措能力,否则就会存在严重问题。对于产业发展大户而言,宜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采取梯次发展的方式来逐步扩大规模,从小到大,以先期养后期的办法,形成良性发展的格局,克服急躁冒进情绪。
(六)农村集体产业合作社的发展要注重在机制创新上下功夫。今年以来,县委政府出台了“三个一”的产业发展政策,极大的调动了村级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从调研情况看,一些村级组织在统筹租地、土地整理、统一栽植过程中发挥村级党组的战斗堡垒作用推进有力。但对后一步的发展,思考不多。如何在规模形成后,培育经营主体,建立联心联利的体制机制上研究探索不多,这样势必会形成产业建设的烂尾工程。一些村组织把发展集体经济理解为“大锅饭”,由村级组织牵头,集体请工、搭灶管饭,由村组干部当生产队长管理,记用工、记支出,劳动效率低,管理粗放,投资较大,长此以往将会造成严重的资金浪费。农业产业经营是个技术活,需要懂技术、会管理的经营者从事,虽然县上有政策要求,但政策落地情况并不理想。因此,建议县上要进一步明确一个组织机构,专门研究“三个一”产业发展的后续工作,建立利益导向和能人引领机制,用市场机制的办法发展好农村集体经济。
(七)加强产业指导,提高农民整体技能素质。要重视村民思想观念的引导和转变,帮助其革除小农思想,要引导教育群众理解支持龙头企业发展,降低地租,提高科技水平,为龙头大户创造宽松的外部发展环境,为脱贫攻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脱贫攻坚合力。要注重培养致富带头人,通过致富带头人以点带面,实现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