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理论调研 > 正文内容

        新社区工厂筑实移民后扶路

        作者:赵俊民 时间:2021-03-10 11:07 来源:安康发展 【字体:

          安康是陕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策源地”和“主战区”,我们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引擎和脱贫攻坚的关键举措,2011年以来累计搬迁群众26.84万户、94.1万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10.5万户、33.5万人,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三),占到全市人口的31%、全省搬迁总人数的35%,在陕西乃至全国移民搬迁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了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我们抢抓东部产业转移和苏陕扶贫协作机遇,依托1364个搬迁集中安置区,大力兴办新社区工厂,取得了农民增收、产业兴旺、社区繁荣、社会稳定的“多赢”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可以总结概括为“五抓五保障”:
          一是抓政策导引,强化就业保障。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了以《关于大力培育和发展新社区工厂的实施意见》为主体的系列引导政策。设立创业就业基金500万元、新社区工厂专项补助资金200万元;新社区工厂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达到员工总数1/3以上的,其生产经营场地租赁费、水电费,按50%标准给予2年期限补贴;每吸纳一个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半年以上,给予企业1000元一次性岗位补贴;新社区工厂新招录员工签订不低于1年期劳动合同的,可实行3个月中期技能培训,受训人员每人每月补贴600元。通过推进就业培训、技能培训进社区、进安置区,累计组织易地搬迁贫困劳动力免费培训7.39万人次,帮助6.88万名贫困群众提升劳动能力达到就业水平。
          二是抓标准建设,强化体系保障。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全国首个《新社区工厂地方标准》,明确“工厂所在新社区拥有100户以上家庭,创办的工厂在新社区1平方公里以内,从业人数20人以上,贫困群众从业比例不低于10%,正式投产且生产经营正常的”即可认定为新社区工厂并享受扶持政策。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引领、就业优先、厂社结合、协同推进”的工作思路,将毛绒玩具、电子产品、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特色手工艺品加工等5个大类作为新社区工厂发展重点,推行“园区总部+新社区工厂+家庭工坊”发展模式。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各类新社区工厂665家,100户以上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达到区域式“全覆盖”,实现就业2万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000人。
          三是抓产业培育,强化基础保障。抢抓苏陕扶贫协作和常州市、安康市对口帮扶机遇,“无中生有”式地承接发展毛绒玩具文创产业,催生了一批以新社区工厂为重点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市政府出台了《毛绒玩具文创产业发展规划》和《加快发展毛绒玩具文创产业打造安康新兴支柱产业的意见》;市本级设立1亿元毛绒玩具文创产业发展资金,凡前100家在安康注册企业法人证照、落户当地稳定营业一年以上、用工人数不低于200人、年工资发放额度不低于500万元的,给予每户企业100万元一次性项目资金扶持;市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对30家重点毛绒玩具文创企业进行奖励。经过3年努力培育,目前全市各类毛绒玩具企业已经达到355家,占据了全市新社区工厂的半壁江山,今年有望冲刺产值30亿元、出口3亿元目标。
          四是抓设施配套,强化服务保障。根据新社区工厂所辐射各个集中安置区的类型、规模等差异性特征,一次性规划、分步骤实施,整合各类政策、项目和资金统筹推进设施配套,累计为搬迁社区新建道路1086千米、垃圾污水处理设施3361个,配建学校(幼儿园)629个、医疗设施636个。顺应群众需求,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平价购物中心、儿童托管中心、老人日间照料中心等,量体裁衣推进小库房、小餐厅、小市场、小菜园、小公墓等“小辅助工程”建设,最大限度为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便利。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党群服务中心、综治维稳中心,整合政法、司法等网格化管理工作,落实搬迁社区综治人员1787人、网格管理人员2566人,建立调解委员会763个、标准化调解室42个;设立警务站223个、警务联系点441,保证了公共事务有人管、群众事务有人办。
          五是抓治理创新,强化长效保障。突出党建引领发展,规范基层党组织273个,选派党建指导员、第一书记641人,成立工青妇群团组织125个,新成立社区居委会53个、业主委员会72个,积极探索社区“立体化管理”和“人文式治理”新模式。全面加强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规范农村社区设置,1000户以上的大型搬迁社区,新组建一个社区居民委员会;300户至1000户以下中型搬迁安置区,围绕当地行政村撤并改为融合型社区;300户以下的小型安置区,依托新社区工厂、产业链建立党小组,就近并入村级组织,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为主体、群团自治组织为辅助、物业为保障的组织、管理、服务架构。扎实开展“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评选脱贫攻坚先进,树立勤劳致富典型,加快引导和促进移民搬迁群众向社区产业工人转变。
          (本文是市长赵俊民2020年11月18日在云南省昭通市召开的全国发展改革系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现场会上的交流发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张骞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