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欢迎您,

        快捷导航

        当前位置:安康人大 > 理论调研 > 调查报告 > 正文
        关于石泉县教育工作情况的视察报告
        发布时间:2020-04-16 17:37:58作者: 薛强来源:石泉县人大 
         

        为掌握石泉教育“三五三”发展战略贯彻落实情况,助推“石泉人不把孩子送到外地去上学”和“石泉教育质量名列市前茅省一流”的目标实现,2019年10月下旬起,县人大常委会成立视察评价组,深入全县部分中小学、幼儿园,同步开展了教育工作视察调研和部分校(园)长社会评价,了解了自2018年召开全县教育工作大会以来取得的成效,查找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广泛听取了“两代一委”、家长及教师代表意见建议,召开了视察座谈会。在此基础上,形成视察报告如下:

        一、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持续推进教育公平,深化教育改革,围绕“三五三”战略,积极争创“三个一流”目标,强化“五教”工作,践行“三爱”精神,教育质量和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一是学前教育全面普惠。为缓解适龄幼儿入园矛盾和城区幼儿园学位紧张问题,县政府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实现全县普惠性幼儿园全覆盖,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8.66%,新建杨柳社区幼儿园预计明年春季投入使用,新增学位500个。二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探索城乡一体化、集团化办学模式,通过加强薄弱学校改造、城乡教师交流、配强教师队伍等措施,不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全县中小学学科检测连续两年位居全市前茅。三是普高教育有所突破。2019年高考一本上线人数331人,较去年净增55人,高考综合排名位居全市前列;石泉中学获得市级“高中教育质量优秀学校”称号,江南中学通过省级标准化高中评估验收。四是职业教育再上新高。坚持德技并修、产教融合,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增强办学实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市职业教育综合考评第一名,全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可度逐年提升。

        二、存在问题

        (一)城区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一是城区学前、义务段学校学位紧张,与“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和加速聚集的城镇化发展态势不相适应,据初步统计,城区学前幼儿年均增加200人左右,义务段年均增加320人左右,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二是城区学校如城关一小、县幼儿园场地狭小,人满为患,拥挤不堪,学生活动受限,存在安全隐患,群众反映较为强烈。

        (二)师资力量水平存在短板。一是部分乡镇基层学校学科结构失衡,音体美等术科专业教师依然缺乏,个别学科仅配备一名专业教师,语数教师兼任现象多,正常开课受阻,教学效果难以保证。二是教师队伍还不够稳定,个别乡镇学校缺乏骨干引领,优秀教师由农村流向城区、县内流向县外较为常见。三是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急缺,大部分都是从普教调入,不能完全满足职业学校教学需求。四是幼儿园在编专任教师比例低,大部分都是由幼儿园自主招聘,学历层次和专业化程度差距较大,保教水平参差不齐。五是城区周边学校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普遍存在老化现象,难以适应现代化教学手段。

        (三)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升。一是受教育机制、教育水平等因素影响,优质生源外流现象还比较突出,2019年全县小升初前30名外流10名,人数较往年虽有减少,但也应引起高度重视。二是特优生培养基础不强、水平不高,尤其是近年来石泉中学教学能手外流较多,高层次教育人才引进乏力,江南中学教师普遍年轻化,教育教学经验不足,特优生培养缺乏人才、手段等支撑。2019年全县高考上线率虽有一定幅度提升,但“985、211”等知名院校录取比例还相对偏低。

        (四)教育相关机制亟待完善落实。一是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机制还不够健全,“大锅饭”现象依然存在,致使部分教师内生动力弱化、优秀教师外流。二是教师减负机制不健全,形式主义问题仍然突出,学校非教学任务繁杂,落实指令性文件、重复多头填报资料等现象屡见不鲜,各类创建工作、专项任务、督查考核涌入校园,且与教育教学“两张皮”现象严重,教师疲于完善资料,应付检查,严重干扰正常教学。在调研中大部分教师均反映日常大半工作时间花费在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务上,潜心钻研教材、教书育人的时间和精力势必大打折扣。

        (五)教育合力还未完全形成。一是教育工作正面宣传引导还有待加强,全社会尊师重教、关心支持教育的氛围还不够浓厚。二是相关责任部门协调配合研究教育工作、落实解决具体问题的渠道还不够通畅。三是家校共育缺失,家长的教育职责未履行到位,学校和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在农村学校尤为突出;同时受教育法律法规、政策纪律等束缚,教师不好管、不敢管、不愿管的现象也日益凸显。

        三、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城区教育资源布局。要坚持城区学校和县城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及早谋篇布局,切实将优化城区学校资源布局纳入“十四五”规划重要范畴;要按照“放眼长远、科学规划、统筹建设”的原则实施城区学校建设,积极顺应“二孩”政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趋势,及时做好城区学校生源预测,实现“布局合理、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目标;要始终将城区学校建设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加快启动江南高中和县第二幼儿园建设,及时跟进城区部分学校迁址、分流工作,最大限度整合城区教育资源,有效解决城区学校学位紧张、场地狭小等突出问题。

        (二)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始终重视一流校长队伍建设,加大名优校长培养力度,进一步完善校长选拔任用和“能上能下”机制,打造一支善于学习、精于管理、办学特色鲜明、办学质量高的校长队伍,引领学校向好发展;要着力加强教师资源的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缓解紧缺学科教师资源不足、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的矛盾;要加快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尤其是乡镇骨干教师,引领带培一批优秀青年教师,推动基层学校薄弱学科和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发展;要加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建立专兼职结合的职教师资队伍,积极选派职中专业教师进企业学习实践,聘请企业能工巧匠进学校指导教学,有效提升职教专业能力;要根据全县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现状,逐步增加和科学核定学前教育教师编制,通过特岗计划、人才引进等方式,招引一批专业性幼儿教师,进一步加强幼儿教师培训工作,不断提升保育保教水平。

        (三)进一步突破教育质量瓶颈。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育、实现“石泉人不把孩子送到外地去上学”的目标,虽是一项漫长的事业,但也须抱着只争朝夕的迫切心情,脚踏实地抓教育。县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要定期对生源流失问题进行专题调研,明确方向重点,加强宣传引导,加大奖惩力度;全县各级干部和教育工作者要率先垂范,树立教育自信,带头让孩子接受本地教育;各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苦练内功,狠抓质量,培优出新,不断完善办学条件,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积极推进与名校合作办学模式,促进教师互动,学术共享,让石泉孩子就近享受名校教育、名师课堂,增强石泉教育吸引力,留住优质生源,实现我县教育良性循环。

        (四)进一步完善落实教育相关机制。要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和教育奖励资金使用办法,按照工作任务、教学实绩合理分配,切实杜绝“干多干少一个样”现象,激发广大教师内生动力;进一步健全名优教师管理、考核和继续认定制度,实施名优教师“低职高聘”等优惠政策,逐步稳定本土优秀教师队伍,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要健全落实教师减负机制,大力整治教育系统形式主义,切实做到精文减会,排除教学干扰,着力破解教师非教学负担问题,教育主管部门要对各类创建工作、专项任务、督查考核严格把关,进一步体现教育行业特征,与教育工作深入融合,避免重复开展和重留痕、做资料、无实效,还教师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教育教学工作。

        (五)进一步凝聚教育合力。要切实加强教育正面宣传引导,不断提高全社会对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营造良好的教育外部环境,努力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关心支持教育的生动局面;要突出教育战略地位,定期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教育工作,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意见,建立责任部门协调联动长效机制,定期研究和通报“三五三”战略和县委《关于解决教育突出问题提升教育水平的实施意见》贯彻落实情况;要进一步落实家校共育,营造协同育人良好氛围,尝试开办家长学校,指导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夯实教育职责,常态化邀请家长进校园、进课堂,体验教师艰辛,赢得家长对教育的支持,定期组织开展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和家长学校工作经验交流会,使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管理的参与者、协同者、促进者,带动家长知教育、懂教育、会教育、爱教育,最大限度发挥家校协作教育合力。


        [责任编辑:王博]